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絲路經濟帶上演“卡位” 戰良性競合或成“共贏”關鍵
  中新社記者冽瑋
  踏進今年“兩會”輿論場,“絲路經濟帶”無疑是代表委員提及的高頻詞之一。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亞之行中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在國家層面對該經濟帶的具體規劃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大通道、大格局”此類字眼已令相關人士嗅到了“山雨欲來”的味道。
  翻開中國地圖,“絲綢之路”的沿線省市,無不希望在這一戰略中占有一席之地。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紛紛提出“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和橋頭堡”、“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段”等宏大命題。甚至原本不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起點的河南鄭州,也以鄭歐班列的開通為契機,搭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物流樞紐。絲路沿線省市間的競爭呈“白熱化”。
  藉此,兩會上有關地方高層齊齊“發聲”,尋求國家“認定”與支持。
  3月3日,重慶代表團舉行首次全體會議,擬以全團名義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建議,呼籲國務院將重慶定位為絲路經濟帶的起點。重慶市市長黃奇帆稱,把重慶定位為絲路經濟帶起點,推動內陸與沿海、沿邊地區聯動發展,構建橫貫中東西、連接南北方經濟走廊,對國傢具有重要戰略和現實意義。
  新疆將自己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希望將新疆建成絲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醫療服務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省長劉偉平表示,今年將把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作為向西開放的重中之重,努力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實施一批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農產品精深加工、中醫葯以及教育、文化旅游融合等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董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從整體上看,推進絲路經濟帶建設,還存在區域功能定位趨同、產業佈局重疊、同質化競爭等問題。
  他舉例稱,開通連接歐亞的國際貨運班列,西安有“長安號”,而重慶、鄭州、成都、武漢、蘇州、義烏、合肥等城市也相繼開通或準備開通類似的專列。
  據統計,目前已有“渝新歐”、“蓉歐”、“鄭歐”、“漢新歐”等鐵路國際貨運專列。但都面臨著始發地貨源充足,返回地貨源匱乏的困境,甚至出現“空擔”現象,造成巨大資源浪費。
  因此,董軍建議國家加強頂層設計,明晰沿線各省、區、市的功能定位、產業佈局、資源整合等重大事項,加快形成區域產業協同融合、資源互補共享的良好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關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話題也在發酵。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中國絲綢的輸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東海與南海兩條起航線。
  出於分得一杯羹的訴求,各省也紛紛在尋找海上絲綢之路的淵源,江西提出絲綢之路的起點概念,青島則提出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之城。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7日對中新社記者說,絲路經濟帶規劃已在啟動,國家發改委會同外交部牽頭,先做規劃研究,西北、西南等省份參與。在研究的基礎上再做規劃。
  他說,絲路經濟帶的內涵中,經濟是一個重心,但不能限定在僅僅是經濟帶,還要考慮文化、科技、人文這些交流,也要統籌考慮。
  此間觀察人士認為,“雙絲”是國家的重大戰略,但在發展建設中,國家應強化統籌規劃,推動其有序發展,避免各地“自彈自唱”。(完)  (原標題:絲路經濟帶上演“卡位”戰 良性競合或成共贏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d81uddr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